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前言:
温铁军教授长期专注于 “三农” 问题、乡村治理、农村财政金融等领域研究,以对农村社会的深刻洞察和严谨态度,提出了许多贴合中国实际的解决思路。他的理论从实践中来、到实践中去,认为三农问题根源与工业化原始积累相关,乡村振兴是应对挑战的重要支撑。
学习温铁军教授的视频内容时,我深受启发。他的观点像钥匙,帮我重新认识中国农村发展。怀着敬意整理这些学习笔记,希望能更好吸收他的智慧,深化对相关理论的理解。
📝 学习笔记
回顾历史,数次粮食安全讨论,根源并非粮食本身。如 1985 年,农村劳动力大量转向乡镇企业,农民种粮积极性受挫,粮食减产。表面是粮食问题,实则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城乡产业竞争所致。当时农村工业化发展迅速,农民务工收入高于务农,而粮食部门的不当举措,如拒收限收、压级压价,进一步打击了农民种粮热情。
1995 年前后,中国融入全球化,大量劳动力外出,西方学者质疑 “谁来养活中国”,引发国内对粮食安全的讨论。但这一时期粮食并未明显减产,问题的关键在于财政补贴、生产资料购销、农业进出口等宏观经济因素,以及要素结构布局不合理,农村金融扶持不足,资金流向城市。
2003 年,外资涌入,各地大规模征占土地,为防止耕地过度流失,设定 18 亿亩耕地保护线。这看似因粮食安全问题而起,实则是宏观经济政策、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中土地资源分配的问题。
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,资金流入房地产,房地产扩张征占土地,再次引发粮食安全讨论。但此时粮食产量稳定增长,问题核心是宏观经济的协调与调控。
温铁军教授强调,粮食问题背后是复杂的利益分配格局。国家的财政补贴,并未有效惠及农民这一生产主体,反而被部分有规模投资能力的投资人获取,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。同时,粮食供应安全也不容忽视。如今农民家中不再储备粮食,全国城乡依赖单一供应渠道,一旦遇到战争、重大自然灾害等极端情况,从原粮到成品粮的供应链易中断,威胁粮食供应。
温铁军教授的观点提醒我们,看待粮食问题,不能仅局限于粮食产量,需综合考量经济、社会、政策等多方面因素,从根源上解决粮食相关的深层次矛盾,才能真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。
📎 参考文章
- 温铁军:粮食是问题,但不是粮食的问题(bilibili)
- 作者:RunneWu
- 链接:https://www.runne.cn/article/wenyantieyu05
- 声明:本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